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都可以投差评,腾讯不可以航通社 [复制链接]

1#

本文首发于航通社,原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航通社(IDfeissohappy)微博

lishuhang

昨天深夜,腾讯兴趣内容基金(TOPIC)宣布要重新对他们的第一个投资对象——自媒体账号“差评”做尽职调查,甚至有可能会协商撤回投资。

已经煮好的熟饭还能变回生米不成?腾讯爸爸微笑着说:抱歉,有钱的话,连撤资都可以为所欲为。

事情的直接起因是,融资消息已经确定并对外宣布的时候,在众多科技作者当中引发的反弹。

很多文章开火揭露“差评”崛起前后抄袭或“洗稿”的陈年旧事,认为这种以不正常手段发家致富的投资案例,是一个非常坏的榜样,对后来的内容写作者造成了很坏的示范。

马化腾在朋友圈的回复,把事情归结为团队的尽职调查做得不够好。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正相反,就一个新基金的尽调而言,“差评”没什么问题。

毕竟“差评”在给内容创造价值这方面,做得太好了。从未来的盈利空间,和商业模式持续性角度考虑都很完美。而抄袭洗稿,实在常见到不值一提,要真深究的话,市面上没有几个做起来的是干净的,不是吗?

1

谁投差评都可以

融资不是做慈善。如果一个人只是甩笔杆子有能耐,却没有造血功能,不懂怎么为各个投资方赚钱,今后投资又怎么退出呢?所以历史上内容产业的成功融资案例,考虑团队的盈利能力,远多于考虑其产品的原创能力。

甚至可以说,在冷启动阶段,这两种能力一定程度上是互斥的。

我们人的大脑构造和精力有限,天赋也各有不同。一个“自”媒体,也就是一个有协作能力的个人,在默默无闻的初期,能同时具备很强的商业运作意识,能将写作和运营同时玩得很转的人,历史上也没出现过几个。

也不用说,这些人总也会有后来文思枯竭的时候,都不得不减少发文的数量。如果必须以一己之力保持原来的更新速度,就无可避免的会选择借鉴别人。郭敬明以及后来一部分被改编网剧的大IP,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

让文章/视频/条漫/音乐等文学艺术品,作为一种流水线上的工业制成品,还要求持续输出,那对于大部分原创作者来说都是很困难的。

截至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总结了自己批量生产爆款的经验,但能说的出口的经验,都会让你产出一些更多时候味同嚼蜡,索然无味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不是站在他们那些成功人士已经有的渠道,根本推不出去。

这就是为啥“合理借鉴”或者公然抄袭别人几乎是成功人士们的必然选择。如果腾讯的基金在一开始参考的都是这样的案例,他自己也只能总结出这个规律,把盈利放前面,对原创能力排一个较低的权重。

不看原创争议,“差评”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因为它可以把带货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自己也做过腾讯科技的企鹅爸爸,不可能不知道内容转化为财富的艰难。尤其是在科技、数码向自媒体方面,硬生生发展出一个张大妈之外的众测模式,这生命力顽强得简直耀眼。

如果说,像是曾经投资过争议很大的《三生三世》那些作品的阿里,或者其他刚刚切入内容创业的机构和个人去投资“差评”,那一切都很顺理成章。因为它们所谓没有“内容基因”,自然也就没有历史和心理包袱。

甚至,头条和趣头条这些去投资“差评”,也都啥问题没有。因为头条在还没有孵化出抖音这种跟腾讯抢夺时间的拳头产品之前,就算头条App本身,都不保证能给作者们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叛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