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未来医生已并入医联。动脉网向医联求证时得到确认:“未来医生(原企鹅杏仁)已并入医联集团,成为集团事业部。医联与未来医生CEO王仕锐继续担任集团CEO,原未来医生总裁马丁任医联集团副总裁,分管未来医生事业部。”
这也是医联首次对外界公开承认医联已完成对未来医生的整合。“未来医生并入到医联”这一事实终于尘埃落定。在未来医生并入后,将会对医联产生哪些影响?王仕锐的严肃医疗梦想又将如何通过集团呈现?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中,以医联为代表之一的严肃医疗又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我们试着从“未来医生并入医联”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组织架构调整,医联“严肃医疗”版图扩大
今年4月下旬,医联就已进行过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当时,医联设立了学科部,下设科室一部、二部、三部。学科部三个部门负责人均向CEO王仕锐汇报。而学科部的主要职责,则是以学科建设为驱动,搭建多个疾病管理中心,规范并优化疾病线上管理流程,赋能医生、服务患者。“规范并优化疾病线上管理流程”是医联发展中的一个核心要点,也是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切中肯綮的一个点——要让互联网医疗更为医患群体接纳,真正帮助解决患者面临的问题,一套针对患者和医生的线上疾病管理规范势在必行。学科部的设立以及随后“医联学术委员会”的成立透露着医联在严肃医疗、在线上疾病管理上投入的决心。6月,医联成立“医联学术委员会”,由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和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力生任首席顾问专家。同时,医联学术委员会还汇集了数十位在各疾病领域钻研多年的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教授,覆盖了肿瘤、内分泌、感染、心血管、眼科等多个学科领域。王仕锐在成立大会上曾提及,“医院要取得真正长远的发展,需要规范的、权威的疾病管理办法。在前期互联网优势资源不断积累后,今天互联网医疗亟需跟医学权威知识实现交融,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在打造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疾病健康管理路径上,医联的线上学科建设如今又如虎添翼。动脉网此前也曾撰文指出,医院上线医院带来的格局变化、要接通医保仍需布局线下、巨头进入的竞争加剧需要企业差异化布局、疾病诊疗具备严肃性等因素,促成着互联网医疗企业进一步加速布局线下。此前一直以线上疾病管理规范为核心优势的医联,现在又纳入未来医生事业部,无疑很好地扩展了医联的“线下”一环——未来医生覆盖北京、上海、深圳等16个城市,拥有包含全科诊所、专科诊所、手术中心和企业医务室等多种业态。在未来医生并入医联集团后,无疑将打通医联线上和线下,形成真正的闭环管理,让“预防、诊断、治疗、康复”这一覆盖患者疾病全流程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线上+线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生效率,服务好患者,为患者最终结果负责。从医联的“版图”来看,双方走到一起,能够达到1+12的效果,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想象空间。
优势互补,打造为患者结果负责的严肃医疗
据艾媒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医联集团目前拥有超万注册医生,自营+合作药房共计有家。过去多年的积淀,使得其在线上拥有20+疾病科室,覆盖了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肾病、感染、精神心理、妇科、皮肤科、消化、神经、中医等多个领域。让医联选择在线上如此布局,与医联CEO王仕锐有着极大关系。这位医学博士出身的掌门人,在去年10月初的一次采访中,曾推心置腹地对动脉网说道:“我们去到未来的话,是要去到一个终局、去到一个所谓的顶点的。一切的事情其实都是围绕那个顶点去做的。不管从哪一个坡上去,其实终局是存在的。这个是我现在越来越置信的。”这不仅仅是人生态度的袒露。拥有终局感且目标感极强的王仕锐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思考医疗、思考行业参与者医联所扮演的角色——
“先定义你能够触碰到的终局在哪里,或者定义这个行业未来的终局在哪里,你看得越清楚,越能清晰地描述它,你去到它的路径也就越清晰,你的节点也就越清晰。”对“终局”的清晰把握,使得医联的每一次“落子”都预示着行业风向——慢病管理是、严肃医疗亦是。王仕锐清楚地知道,医疗的本质是延长人类寿命。而他达到目标的做法是穷尽所有疾病,去控制和治愈。“只要能把疾病一个一个的,比以前效率更高、体验更好地管理起来,帮助人们延长寿命,就是去到了我心中的顶峰。”未来医生并入医联,更像是具有终局感的王仕锐去抵终点的一个策略。从业务契合度上来说,王仕锐多年来同时担当医联和未来医生的CEO,似乎早已分别从两个维度去探索走向终点的道路。对于医联来说——一方面,未来医生的线下诊所布局能够为医联的线上疾病管理提供有力的补充,进一步完善医联线下医疗服务链条。作为线下支点,医联线上用户可以享受未来医生线下诊所带来的便利。比如当医生在线上为患者开具血液检测检验单,患者可以就近到未来医生线下诊所完成检测。此外,影像检测、取药,甚至于血液透析、手术等需要线下场地和设备支持的场景,通过并入未来医生,患者都将可以在医联集团生态内完成。另一方面,未来医生的并入在完善医联线下服务的同时,也打开了医联未来拓展更多科室的可能性。例如,原来高度依赖线下资源支持才能开展的科室,比如口腔科、眼科等,在未来医生并入后,医联可以借助未来医生的线下专科诊所布局而在线上开展科室建设,进一步横向扩充线上科室布局建设实现有效的患者管理。对于未来医生来说——就线下医疗服务机构而言,患者的院外管理、医患关系链的持续性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完成并入后,医联的线上疾病管理体系将为未来医生的诊所医生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院外管理工具,进而实现每一个医生都想实现的事情——对患者展开全病程的管理。在患者结束线下医疗服务后,通过线上医疗服务进一步服务患者,并基于医联在各病种领域所积累的学科建设优势和疾病管理SOP,开展长效的疾病管理和随访。优势互补,打造覆盖患者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全生命周期的疾病管理服务,并为患者的结果负责,这也是医联走向集团化、纳入未来医生事业部的原因之一。
肩扛严肃医疗大旗,医联深化疾病管理
在王仕锐看来,医疗的本质是延长人类的寿命。而这也慢慢变成了医联的使命——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相对于以医药电商模式为主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早已习惯“坐冷板凳”的医联慢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为患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疾病管理服务。或许也是出于对医联独特发展模式的看好,迄今为止,医联已囊括了来自明星投资机构腾讯、红杉中国、华兴资本等顶级机构的多轮融资。
医联融资历史,动脉网整理制图
值得一提的是,行事低调的医联并未向外界披露其已于年完成了E轮融资。中国生物制药年年报透露其曾向医联出资5.14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在年时,医联估值已近40亿美元。
图源:中国生物制药年年报
如今,随着未来医生的并入,以及医联近两年来业务的不断增长,医联的价值或许需要再次重估。
未来医生过往,动脉网制图
不过,这些只是医联秉持严肃医疗带来的结果。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医联究竟在如何往前走,他们的未来又是如何规划的?不得不提的是,相对于轻问诊来说,线上疾病管理的困难程度可能并不只是一个量级的变化——线上疾病管理,往往意味着长时间、动态化调整、多学科整合——或许这也是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避之不及的原因。要在线上管理好患者,需要长时间对患者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