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语言变化,经典文学作品的外译也应随之更新,以适应社会需求。英国汉学家、翻译家蓝诗玲(JuliaLovell)于年2月在企鹅公司出版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西游记》的节译本《猴王:西游记》(MonkeyKing:JourneytotheWest)。该译本是继李提摩太、海伦·海斯、阿瑟·韦利、乔治·瑟内尔的节译本和詹纳尔、余国藩全译本之后的最新译本,译者除了选择原著中其他节译本所共同选用的猴王故事、唐僧身世、龙王游地府、刘全进瓜、收四徒等回目之外,译者作为女性和母亲,又选用了百回本《西游记》故事中的三打白骨精、*袍怪、子母河、红孩儿、女儿国、蝎子精、三借芭蕉扇等女性和孩童作为主人公的回目,与其他节译本在所选内容上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故事情节方面,该译本与其他节译本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西游故事在西方的传播。
翻译的缘起
蓝诗玲之所以选择《西游记》进行英译,除了该著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之外,还与其教学的需求和社会对新译本要求等因素有关。
文学因素。蓝诗玲选择《西游记》进行翻译是因为该书集中了炫目的打斗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小说描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的一些神灵和妖怪尽管外表狰狞,但在许多方面都像普通人一样。尽管书中人物的性格并不完美,但人物形象却非常丰满。该小说在中国和海外有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如戏剧、音乐剧、电视连续剧和电影等。在英国,以华裔导演陈士争改编的舞台剧《猴王:西游记》最为著名,在曼彻斯特首演后,又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多次演出并获得极大的成功。
版本更新和教学需求。首先,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读者渴望新的英译版本。从年李提摩太的译本到20世纪80年代余国藩的全译本,《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翻译经历了近70年时间,时代进步和语言的更新召唤着新的译本。其次,蓝诗玲在与同行交流后发现,那些学习世界文学的学生渴望有一部全新译本进行研读。
译者因素。蓝诗玲最初接触到的亚洲文学即为《西游记》,她最先看到的是日本改编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大学时期她又阅读了阿瑟·韦利的简译本和余国藩的全译本,被该小说的内容所吸引,特别是其中所含有的精神因素以及所涉及中国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受到媒体和评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