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夏天,老屋变民宿 [复制链接]

1#

(本文约字,阅读时长8分钟)

老房,老街

锦里西路的老房,是我从国外回到成都的第一个窝。厅长在那儿出生,度过了生命的前三年。这里的朋友认识我,多半也是因为那篇《厅长的厅》。两年前,为了工作便利,我们把家搬到了城的另一头。这间房,因满载回忆难以割爱,既不卖掉也未长租,就这么一直空置着。最近终于偷空将它打造成民宿,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近一个月,为民宿改造,几乎每个中午和周末都跑回老家。故地重游,竟有一别胜新婚之感。我至今眷恋着老房,眷恋着这片街区,比起春熙路太古里的网红气质,它更像成都,安静,雅致,烟火,落入日子深处,属于生活本身。

门前,成都著名的“银杏一条街”,街道两旁栽种连排银杏老树,春夏绿树荫浓,入秋满目金*,是游客及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自厅长出生,每年银杏又*时都要抱她出门,在树下拍照留念,搬家后也未曾落下。照片中的她,从襁褓,蹒跚学步到上天入地。

马路对面就是锦江。天气宜人时,有人在河边树荫下摆上几张简陋桌椅,随便供应茶水,即刻便有茶客光顾。外地人爱跑去人民公园里的“鹤鸣茶社”体验成都茶文化,殊不知最本土的茶馆主义,正是在这府南河随便哪处的河岸桥头。这里面是有些历史渊源的。早年,成都茶馆爱以河水泡茶,称“河水香茶”。如今的府南河水自是不能泡茶了,临河茶铺的形式却保留了下来,融入成都人的日常。

从距家门口几步之遥的“罗城遗址”碑拐入旁的小径,一侧蔷薇满墙,春天自墙下过,铁定要沾染一身绯红花瓣的。滨江绿道蜿蜒而过,从此地绵延至浣花溪湿地公园,晨昏沿河徒步慢跑,一步一景,老城区的精华种种,全在里头了。

百花潭,三五分钟步程的老市*公园,得名于杜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厅长在这里遛大的。公园以川派盆景为特色,在娃娃看来,好玩的少不了锦鲤池子,民间手艺人的流动糖画铺子。喂锦鲤,转糖画,是成都孩子独一份的童年记忆。园内有株唐代古银杏,在这地方长大的孩子,多少沾得几分灵气吧。

北门河滨有座散花楼,非李白登楼留诗的那座,乃异址重建。楼上据说有茶坊,从未上去过。此门此楼正对琴台故径。琴台路号称“美食一条街”,但本地人其实很少在这吃饭。要说美食,往东有锦里西、大石东路,往北有人民公园、宽窄巷,地道的蓉派川菜,名不见经传的街边小吃和美味“苍蝇馆子”,全在那一带的街头巷尾。

琴台路上最佳去处当数文化公园,数一数二的川剧梨园“蜀风雅韵”便在园内。前些年遛娃,日日往这来,却只陪外地朋友进去过一次,确值得一观。“支矶茶园”比“鹤鸣茶社”名气小些,更清幽少人。前几日去,荷塘正美,只是不知厅长从前喂的那几只鸭子上哪儿云游去了。

这些年城南兴建了不少大气磅礴设施先进的城市公园,但我终归更属意这些古朴静雅的老公园。茂林修竹,曲径通幽,假山飞瀑,鱼游鸟鸣,亭台楼阁,各呈其妙,十足的中国风,成都味。

琴台路很短,穿过去便是地铁通惠门站,步行可至鼎鼎大名的宽窄巷。这几条巷子商气过于浓厚,别人瞧着好玩,我只觉得闹哄哄的没多大意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说起来,附近叫得出名字的热门景点不止一二。杜甫草堂,除开有诗圣的茅屋,更是栖心圣地。*昏时自楠木林中跑出来许多猫咪,因有附近居民定时喂猫。相邻的浣花溪公园,是本市最大的开放式城市森林公园,有“成都最美公园”之称,湿地湖泊,鹭鸭出没,野趣天然。这两地的妙处在于大隐隐于市,咫尺之隔,不闻城市喧嚣。

武侯祠平日全是游客,每年元宵举办庙会灯会,不少老成都会重游祠堂,这时候来,别有趣味。邻旁人头攒动的锦里,我们通常是直接绕到后门,抗日国*将领刘湘墓园那一片,人迹罕至,清净别致,溜娃胜地是也。

自零九年回国,搬入这一街区,结婚生子,住了整整七年,对它的每处细节了如指掌。陪伴我们七年之久刚刚去世的老猫是在这儿捡到的。这一带的流浪猫,都不怎么怕人。前不久回去,小区门口每日推车卖菜的大叔还认得我。顺道一提,菜是很新鲜的。右手边的早餐店是邻居开的,小笼包很好吃。

拿到新居的钥匙,即将搬离时,我在微博里这样写道:人生的每一阶段,许*金遍地,或瓦砾满目,但最值得的,仍是这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

让民宿回归应有之义

因了对这片街区情有独钟,才萌生将老屋改造为民宿的想法。一来造福同好,喜闻乐见更多人以旅居代替走马观花的旅行,二来也为满足自己“常回来看看”的私心。说是“改造”,其实并未大动干戈。基础装修,大件家具和大部分家电设施都保留了下来。维护良好的老物件,借民宿的形式得以再利用,也避免了装修污染问题。

名副其实的共享空间,没有刻意雕琢的北欧日系或什么风。设计痕迹过重的房子,美则美矣,我更希望它有思想,有人格,因此,室内布置尽量还原家人之前的居住习惯和审美情趣,实实在在落到生活里,令一切回归“分享”的本义。

客厅仍然没有电视,配置了蓝牙音箱,将家庭藏书的一部分搬了过来,包括厅长心爱的绘本,小书架也是她的旧物。我在这个小小的阅读角里,私藏了这两年自己翻译的童书,加上尚未出版的,也有四五套了,将来还会有更多。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客厅这一家庭的公共空间中愉快地进行着亲子共读,如今也自然而然将它介绍给民宿的客人。

玩具不是随随便便分享,都是厅长的心头好,也许过一阵子她便会自作主张拿别的玩具来交换。你可能要花些时间才能找到它们,每件玩具都是艺术品,悄然融入了整体家居环境。

被涂鸦占领的白墙重新粉刷后,在原先的位置郑重挂上她的画作,这个家和它的小主人都在成长。搬家后木马换了大个头的,小小那只便留在了老屋。高脚餐椅和手推车,同样陪伴她多时。

一面照片墙,见得到客厅旧貌,还有我们从前日日光顾的街区景致,锦里西路,百花潭,文化公园,草堂,浣花溪……做一间民宿,也是在分享育儿及生活方式,邀请客人深度体验当地家庭的真实日常。

孩子在旅行中有独特的诉求。去往陌生城市,住进别的小孩家,将是新鲜特别的旅行经历。他们若能在旅程中找到专注的可能,成人也得以享受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最好的亲子关系,无非彼此陪伴又各得其所,旅行如此,生活亦如此。

过程中幸得蕙质兰心的女朋友Fay鼎力相助。Fay拥有酒店管理经验,打理起民宿,各处细节自是妥帖周到。而我,大事小事凡事用心,已成习惯。一段时间以来,持续地看顾,眼见房子又完善了些,有趣了些,想它来日或许得到他人照护倾心,会渐渐生长成自己的样子。

写这篇文时惨遭调侃,你终于要做广告了,就算是吧。这件事纯属率性而为,也知如今的城市民宿早已产业化、规模化,很多已是团队运作,如此做法自然无关严肃的商业考量。但到了这个阶段,安身立命已不再是主题,应当不强求回报地去做一些微小而郑重的事。顺其自然地做下去就好。

事实上,房子还没来得及在爱彼迎上线,就有了第一位客人,海口姑娘佳佳。她由微博上的片言只语得知厅长的老客厅即将变身民宿,甚至未曾见过照片,便决定带着父母和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入住,一住六晚。她在留言中称我是“通过文字就能感受到品格的女孩,一点也不担心。“

前两位小客人,“左左”和“右右”

两个小姑娘和想象中一模一样。我问佳佳,可以把“左右”的照片放到民宿的照片墙吗,不露脸儿,背影就好,我希望厅长的厅将来变成大家的厅。临走时,她特意拍了两张照片发我,说,正面背面都可以。

被信任,大概是这个时代最为奢侈的幸福。

这几天在微博里找照片,翻出了不少多年前关于老屋老街的琐细记录,最近一条的日期是17年9月:

“九月最后一个早晨,送女儿入园后,一日开始前,偷空回一趟老房,搬走了最后一批要带走的东西。锁上门,缓缓驶离锦里西路,道旁硕大的银杏树,*了一两片叶子,扭捏着落下来,不情愿似的,终究重重地摔在了挡风玻璃上。又一年过去了。“

这年夏天,我把“厅长的厅”分享给你了,来成都吧。

                moshanyy

以笔为桨,划出日常的水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