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37年前的飞碟,如今已成废墟,却吸引
TUhjnbcbe - 2024/5/20 17:40:00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如果一定要说我在保加利亚最期待什么,那就是这座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纪念碑了。

在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荒野之间,散落着数座建造于上世纪中叶的纪念碑,多为纪念二战期间游击队抗击法西斯的斗争,缅怀在战争中逝去的无辜人民而建造。很遗憾,随着东欧剧变,绝大部分纪念碑已经被废弃,奇幻现代的造型与颓败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反而吸引了无数废墟爱好者前去探险。

我大概是五年前在网上看到的这张照片,更令我惊讶的是它居然是实景!通过拍摄者的讲述我才知道它是保加利亚的一座纪念碑,如今早已废弃。但却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这座颇有几分挑战意味的“飞碟”,自然被我列入了“此生必去”的系列。

应该说,它是算不上景点的景点,孤零零地矗立在希普卡(Shipka)山脉中布兹卢德扎山(土耳其语意为“冰川”)海拔米的山顶,这里曾是年希普卡战役的主战场,在俄罗斯的帮助下,保加利亚军队将土耳其赶出了普列文。年,贝尔巴托夫领导的社会民主党(保加利亚共产党前身)的秘密活动也在这里开展。为了纪念,也为了提醒人们前苏联是保加利亚的好朋友,在山顶建起了这座布兹卢德扎纪念碑(BuzludzhaMonument/Бузлуджапаметник)。

纪念碑曾经是保加利亚共产党的总部,是保加利亚社会主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和遗产,充满了魔幻未来主义风格,外形酷似科幻大片中的UFO。它一度曾是保加利亚的地标,最主要的作用是演讲用的讲台。领导人在“飞碟”内演讲,外面的广场一直到山坡之上就聚集着成千上万的民众倾听。

纪念碑由一个圆顶大厅和一个约70米的高塔组成,高塔顶部用两个6.5x12米的红色五角星作为装饰。纪念碑内最大的大厅直径42米,高14.5米,总面积达平方米,四周墙壁用马赛克画做装饰,描绘了保加利亚共产党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而战斗的历史,墙壁上最显著的画像就是列宁和马克思。

这个雄伟的演讲台于年1月揭幕,但可笑的是,这个建筑本就是个“豆腐渣工程”,几年后就成了危楼,摇摇欲坠,随着东欧换了天地,纪念碑随之被废弃,成了人们的笑料。建筑物的外墙布满了各式风格的涂鸦,屋顶严重受损,已经禁止入内。如今的保加利亚似乎也并不想再去修缮它。若干年后,这座保加利亚社会主义时期最辉煌的艺术作品也将不复存在。

然而,这座外形酷似UFO的建筑就这样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废墟之一,吸引了无数探险家、摄影家前来一探究竟,当然也包括我这样充满了好奇之心的旅行者。遗憾的是,我没能订到距离纪念碑仅有3公里的唯一一家酒店,拍摄纪念碑夜景的计划也只能放弃,就只能把它作为我从普罗夫迪夫到大特尔诺沃的途径地。

这里没有任何公共交通,自驾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从普罗夫迪夫出发,大约两小时车程。

行驶在公路上,山间风景极美,路况也非常好。前面出现的山峦就是我要开车上去的希普卡山脉。

道路旁不时出现无名纪念碑(也不是没有名字,主要是我看不懂保加利亚文字),更让我对于这座“飞碟”充满了憧憬。

穿过乡村,猛然间一抬头,它就矗立在前面的山顶上,我心脏险些从嗓子眼跳出来。看看导航显示,距离山顶足足还有30公里!

开往“飞碟”纪念碑的路上,山脚下就是小镇希普卡(Шипка/Shipka),金顶教堂格外耀眼。附近的山脉间也有其他纪念碑和一些战场的遗迹。

保加利亚人也想不到用它作为一个景点来创收,自然也不需要任何门票,但路边却有明确的指示标志,指向通往山顶的号公路,即便是在这样荒凉的路口,也矗立着一座雕像,一看就是前苏联时期的风格。

上山的路可谓是一波三折,当地农民放的牲口竟然堵住了唯一的道路,只能等它们大摇大摆地下山。

开往山顶的路更加崎岖,度的发卡弯足足有10个!前几天的一场降雨随着海拔的升高,到了山顶就变成了雪。如果到了冬天,是无法到达山顶的,因为大雪封山,也没有人来除雪。应该说,我是一直盯着纪念碑开上来的,那种心情,宛如朝圣一般。

一边往山顶开我一边琢磨:保加利亚人也真是有点“神经”,开车上去都如此艰难的路,他们当初怎么把这些建筑材料运上来的?

山顶因为积雪,车子无法开到纪念碑前面,必须踩着厚厚的积雪往上走一段才能抵达。

我到山顶的时候,竟然碰到了从天津来此的三人,聊起来还惊喜地发现,他们曾经看过我写的去年去西巴尔干半岛的游记!世界真是太小了!但由于积雪,他们决定不上去了,只是把无人机放上去航拍一下。我这张照片就是他们的无人机所拍摄的山顶全景。

这座纪念碑几乎已经被当地人所遗忘,来此的外国人居多,涂鸦大多也都是外国人的杰作,废弃的纪念堂从里到外都像是科幻大片中的场景,只有顶部的红星提示着来者:这里曾是聚集万千民众的雄伟演讲台。

“飞碟”外围的广场和前面的雕塑都已破烂不堪,正门两侧的西里尔文字看不懂,我猜想应该是一些团结向上的标语。外墙上遍布彩色的涂鸦,站在纪念碑门口,放眼望去,山下好一派田园风光。

我围着它转了一圈,却没能找到入口。据曾经去过的人说,原来的入口早已被封死,在某侧外墙上有个可以爬进去的小窗。但由于我在出发前摔伤的尾骨,我生怕冒险爬进去再会受伤,只能放弃。我把镜头伸进大门的缝隙里,里面一片荒凉,满地都是破裂的碎石和玻璃,格外破落。掉落的天花板,锈蚀的钢结构令人唏嘘,还能想象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辉煌的曾经。

山顶的气候果然变幻莫测,我只待了短短的十几分钟,忽而狂风呼啸,忽而艳阳高照,但由于海拔较高,即便是夏天也会觉得寒气逼人。

实在冻得受不了了,准备开车下山,回头看了纪念碑最后一眼。而在纪念碑的山坡下,两支火炬和纪念碑一起组成了一组建筑群。

纪念碑那张照片的拍摄者“女神”曾经说过:建筑被人类建造出后,即脱离了原本的含义,作为独立的存在,继续屹立山田间。

人类创造了这些纪念碑,缅怀逝者,纪念战斗的过去。然而,当这块土地上风光不再,纪念碑也渐渐被人遗忘。如今的和平年代,看着这些落寞的存在,人们是否还记得曾经那些辉煌的岁月?

===================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旅行分享师、跨界自媒体人。已只身旅行过欧美澳30余个国家,余座城市。

年新浪V影响力峰会嘉宾,年新浪旅游盛典嘉宾,腾讯旅游核心自媒体,腾讯旅游年度最佳合作奖,腾讯企鹅优品首批入驻自媒体人,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微博旅行博主,蚂蜂窝攻略作者达人,穷游精华作者探路者,穷游途风体验师,电台嘉宾,秒拍签约达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37年前的飞碟,如今已成废墟,却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