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收藏掀起复古风 怀旧收藏成主流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掀起了一股怀旧的热情,收藏爱好者中间也弥漫着一股怀旧的风潮。寿山石等这类文化气息浓郁的文化精品越发受到重视,自然与之相应的传统艺术品类越来越受到精英收藏家的青睐,古代书画、古琴、文房 他们将视线集中在一切关于古代文人的雅玩之上,一度被忽视的传统文人艺术终于走向价值回归之路。 文房类藏品火热 长久以来,古代文人在文房用具上倾注了浓厚的情感,但是这些器具随着书写的习惯改变而远离生活,中国传统文房器具的价值也长久被忽视。但是从近年拍卖会中可以发现,除了古代书画板块异常火爆外,这些焕发着文人崇高的审美情趣的雅玩,在艺术品市场的表现也十分抢眼。最为成功的例子就是今年5月中旬中国嘉德 翦淞阁 文房清供专场,该专场以民初上海大鉴赏家--瞻麓斋龚心钊旧藏古器珍玩为主轴,包括砚台、印章、笔筒、香炉等。整个专场以8400万元的总额100%成交,45件拍品均价近200万元。其中杨玉璇制 白寿山慧可断臂像、田*冻达摩面壁像 合称 禅宗组曲 ,估价仅为每件200万元左右,最终分别以1064万元和1568万元成交。 文房雅器受到精英收藏家的推崇绝非偶然,这些器物如笔砚、印章,虽小,却与古代文人形影不离,代表着它们的生活的习惯和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文人具备极高的美学素养,经常按其喜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艺术创作中。但是除书画作品外,大多数艺术创作需要涉及过多的手工艺而被文人所弃,竹木、软石等材质可以信手拈来直接镌刻,备受文人的喜爱,最初以实用为目的的文房器具也因文人的参与创作,呈现出古代文人崇尚自然、典雅的文化特征。随着国内外收藏家逐渐发现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品的美学价值,收藏风气也复归传统,这些文人雅器,也顺理成章成为精英藏家竞相争夺的目标。 寿山石的文房化 现在谈收藏已不能不提寿山石,在寿山石的收藏中,藏品的文人气息是否浓郁,直接影响收藏成功与否。 寿山石作为篆刻的佳材,本就是古代文人传统的案头雅器,受到精英收藏家的追捧不足为奇。然篆刻艺术日渐式微,寿山石早已脱离篆刻艺术独立成类,虽然大多还是印章的形制,却往往以雕刻钮饰见长。 但是寿山石也因脱离了篆刻艺术而存在诸多问题,尤为严重的就是雕刻缺乏美感,更不用说艺术性和文人特质。以往缺少文人参与创作的寿山石没有文化的底蕴作为支撑,极大地限制了寿山石行业的发展。 近年寿山石由区域性收藏渐有蔓延全国之势,也正是由于像陈达等极富传统美学素养的文人参与寿山石的创作,才使得寿山石突破陈规,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吸引广大收藏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