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楔子
再一次,我要对那些因为被标题误导而点击进来的读者说声抱歉:本文与小说无关,更与加西亚·马尔克斯无关。与之相关的是三年前在《上海书评》上发表的《教宗子午线谜案》,本文是该篇的补充。
有朋友在读完《教宗子午线谜案》后反馈说:我提出了很多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确实,当初写作的目的只是尝试指出现有的经济学制度分析方法之不足,至于是否可能存在更为合适的制度解释理路,文中只是给出了些许线索,并未做详细的探讨。
现在,我想通过分析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葡萄牙、西班牙与奥斯曼帝国在十六世纪的争霸与衰败,将《教宗子午线谜案》一文中提出的论题再往前推进一步,做一点衍生性思考。当然,这样的思考依旧不能解决现有理论存在的缺陷,甚至不可能让许多人(部分包括我自己在内)感到满意。但是至少我认为,对理解长时间段、大范围的社会制度变迁而言,探索一种相较于现有的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更为契合的解释框架,是可行的。
在开始之前,有必要指出:
第一,本文作为补篇,自然需要和前文保持一致,树立一个可供商榷的“靶子”。作为本文参照性评论的著作,我选取的是阿西莫格鲁(DaronAcemoglu)和罗宾逊(JamesA.Robinson)的《狭径》(TheNarrowCorridor,)。恰好,该书也是《教宗子午线谜案》一文中曾经评论过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NationsFail,)一书的后续。
第二,作为一篇随笔性质的短文,论述当然无法达到学术论文那般的专业和严谨。本文所能做到的,是尽可能将观点及其论证过程用通俗的方式阐释清楚,但其中涉及的大量细节性材料和具体的理论,仍然不得不有所取舍。对那些追求完美的读者来说,参考与之相关的专业论文,查证一手资料和数据,是极其有必要的。
第三,无论从何种方面来说,本文仍然只是一次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式的论述,我非常希望对此类论题感兴趣的读者,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更为扎实的定性或者定量研究,来支持或者驳斥我的观点。
二、狭路相逢
让我们从阿西莫格鲁(以下简称大A)的《狭径》开始。不过首先,请容许我第n次表明自己的立场:尽管对大A的许多理论和观点我都表示不赞同,但是我始终认为在当下制度经济学领域,他是最具实力的学者。同样,《狭径》和《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样,也是一部优秀的著作,甚至某些细节的处理还要做得更好。
但凡属于我不认同其观点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你即便不赞同,也无法与之商榷的著作,比如赫拉利(YuvalNoahHarari)的《人类简史》(Sapiens:ABriefHistoryofHumankind,)。对这样的论著,反驳它的唯一方式,就是写出一部与之相似或者更好的著作。然而就目前来看,似乎还没有出现能够与之匹敌的对手。第二类则是根本没有必要浪费精力去商榷的文献,比如美国总统大选前那些海量的预测文章,因为这样做对增进自身的知识没有任何益处。而大A的《狭径》则是属于第三类,也就是探讨和分析其中的内容,能够增强自己对相关的理论和事实的理解。所以这是一本好书。
,DaronAcemoglu、JamesA.Robinson著,企鹅出版社年9月出版,页,32美元《狭径》一书篇幅不小,但其主旨并不复杂。简言之,大A认为:国家(state)和社会(society)是两股二元对立的力量;理想的良善生活是国家和社会之间保持某种均势;“我们需要一个有能力执行律法、控制暴力、解决争端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但是这样的国家仍然要受到一个良序社会的驯化和约束”。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大A提出一个理论框架,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他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那个“简单粗暴的”二元分立理论——“汲取性制度”vs.“包容性制度”——的升级版。该理论可以用以下五个半短语来概括:(1)吉尔伽美什难题(theGilgameshproblem);(2)红皇后效应(theRedQueenEffect);(3)缺位的利维坦(AbsentLeviathan);(3.5)纸糊的利维坦(PaperLeviathan,请注意,此处我没有标错序号,后文会说明);(4)专制的利维坦(DespoticLeviathan);(5)戴上镣铐的利维坦(ShackledLeviathan)。
这些短语是不是一个个看上去都很高大上,华丽、精致、深邃……一下子赋予《狭径》一种“经典著作”的感觉?不过没关系,根据我多年阅读大A的经验,大A使用的概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都是“纸糊的”。当我们用直白的语言解读出这些短语之后,就能让他看似厚重的理论瞬间破防。
首先,吉尔伽美什难题。解释这个短语不需要我们去了解已知人类文明中最古老的史诗内容。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政治学中早已存在的一个观点:国家是必要的恶。美好的生活需要国家权力的保护,但是如果对权力不加以控制,它又会反噬,成为奴役我们的恶。
其次,红皇后效应。和吉尔伽美什难题一样,这也是大A用来炫耀自己文学素养的一个词。我们不需要知道《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是如何与红皇后比赛的,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指:我们需要社会的力量(爱丽丝)来遏制国家的恶(红皇后),但是国家和社会之间即便能够保持微妙的平衡,也是一种动态而非静态的平衡;因而国家与社会的较量永远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之中,这使得人类社会在三种利维坦形式之间不断转换。
这样我们就来到了“利维坦”这一组短语。这个词当然来自于霍布斯(ThomasHobbes,-)的经典著作《利维坦》()。但是呢,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霍布斯的原著和大A在《狭径》中的用语,就会发现两个人的意思不太一样。
在霍布斯那里,“利维坦”是集王权和教权于一身的威权,它并非特指某种实体化的对象;实体对象是“按约建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