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上》将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虽已成年,但体犹未壮,且年纪尚小,故称“弱”。
“双11”十周年,电商平台们“战火纷飞”,似乎没马化腾什么事。但翻开中国互联网的老黄历才发现,今天是腾讯二十岁的生日。
年11月11日,那个喜欢天文的内敛理工男不会想到,他一手创办的腾讯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的一个标杆。
图片来源:
腾讯公司官方微博年,当时只有27岁、没有任何创业经验的马化腾,和另外4个小伙伴凑了50万,在深圳华强北的一座老楼里,创办了一家叫腾讯的小公司。
吴晓波在写《腾讯传》时,曾询问过他们“为什么将创办日定在11月11日”,结果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回答。
在11月9日的内部司庆活动上,几位创始人爆出了当年创立的细节:
陈一丹:“那个时候如果Pony叫我做的不是互联网,是去开面包店,可能我也去了,因为大家彼此信任。不过,幸好是互联网。”
马化腾:“要不要创业当时还挺犹豫的,是Tony(张志东)他推了我一把。我要是再不出来,他就要出国继承他姑妈的遗产去了。”
张志东:“我当时跟Pony说我来这里跟你搭档几年,两三年后我还是想出国的,但不是继承遗产,那是BUG。”
20年来,腾讯从一只瘦瘦的企鹅,成长为一只巨型企鹅,再变成了“鹅厂”,坐拥最多的用户和最大的流量。
图片来源:
腾讯公司官方微博在腾讯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危机,但腾讯最终挺了过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以前的腾讯,《腾讯传》已经写得明白。如果再出一本公司传记,腾讯20周年或许又是一个节点。这一年,腾讯经历了游戏业务下滑、股价下跌,被指“没有梦想”、“不懂内容”。
在“弱冠之年”,腾讯还会找到梦想吗?
野蛮生长到流量巨头
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讲述,离不开对腾讯的书写。20年间,腾讯有三次大转折:
第一次是在做OICQ之时。用户增长过快,但找不到盈利模式,公司现金流告急,马化腾试图以万的价格把腾讯卖掉,但没有人愿意接手,直到遇到IDG和盈科。
第二次是3Q大战。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的腾讯被描述为“全民公敌”,业内对腾讯的不满情绪在3Q大战之时空前高涨,吴晓波在《腾讯传》中描述:3Q大战是里程碑式的事件……马化腾开始重新思考腾讯的平台战略和公共属性,在外部沟通上也渐渐变得柔软和开放。
第三次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