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来了,观众哭了,厂商平台笑了?
作者:二闹
咪咕同时对英雄联盟赛事、和平精英赛事和王者荣耀赛事出手。而由于咪咕的身份以及3个合作电竞项目的量级,使得咪咕这一次的动作几乎是整个年,电竞行业中最重磅的合作了。
但是这桩合作发生的时间有点微妙,发生在年元旦假期之前。这可能暗示了此前疫情冲击之下行业的困境,也预示着政策放开之后,整个行业的反弹势头。
不过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咪咕此次对头部电竞赛事版权的出手还相对保守,并没有涉及独家。
也正因于此,许多朋友认为咪咕的到来并不会对行业的现有格局产生较大的冲击。那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咪咕在电竞领域又有着怎样的野心?背后的答案或许并不难分析。
01咪咕不是“善茬”
以咪咕的体量,它入局电竞必然会形成降维打击。但是上文笔者也提到了,它这一次的动作还相对保守,不少人也觉得它不会对行业格局产生太大的冲击。
不过,这也并不能说明咪咕对电竞的野心就只限于浅浅地分一杯羹,因为它在版权市场一直都不算是“激进派”,但最终都要后胖压倒炕。如果我们回看咪咕在体育赛事版权上的打法,也许就能窥到它未来布局电竞的蛛丝马迹。
背靠中国移动,咪咕诞生于年。在建立之初,咪咕的目标就很明确: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设立的,负责数字内容领域产品提供、运营、服务一体化的专业子公司。
那它是什么时候靠近电竞的呢?年开始布局体育赛事版权市场的时候。站在如今的角度往回看,虽然我们很难揣测咪咕等了4年才开始布局体育赛事版权的真实心路历程,但是从结果来看,它的成绩无疑是诸多竞争对手当中最显著的。
简单看看年以前的体育赛事版权市场。先有年诞生的乐视在体育赛事版权市场跑马圈地,当年他们喊出的口号现在看起来都相当夸张:拥有90%以上的国内外体育赛事版权。
从年到年,乐视风头一时无两,收割了诸如F1、NBA、亚冠、CBA、中超等超过项赛事的版权,其中独家版权超过71%。
乐视之外,PP体育在年则向足球赛事版权出手,开始抢夺欧洲五大联赛、中超、亚冠等赛事版权。据说PP体育在成立5年之内,购买海外体育赛事版权的费用就超过百亿。
除了乐视和PP,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还有体奥动力5年80亿抢购中超版权、腾讯年以5年5亿拿下NBA版权。
回看当时我们就能发现当时的体育赛事版权市场有多“内卷”,甚至是“内耗”。这样看来,咪咕在年入场虽然挺晚,但确实避开了第一波版权争抢的锋芒。搭配自身的实力,它也直接后来居上,拿下了俄罗斯世界杯的版权。
当然,年还有另一个巨头,爱奇艺和新英体育联合运营的爱奇艺体育,他们瞄准的也是足球。不过由于前几年几大巨头的厮杀,当时体育赛事版权的争抢已经不那么血腥了。
简单回看之后书归正题,那段历史和现在咪咕入局电竞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看看如今电竞赛事版权市场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年结束之后,电竞赛事版权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不说退出历史舞台的企鹅直播,连曾经的“鱼虎”相争也已然落幕,斗鱼退出头部电竞赛事版权的争夺,浸心于泛娱乐和自制内容。
B站呢,在3年S赛独家版权到期之后,至今也还未有下一步动作。留存在版权市场第一线的,几乎就剩下不完全属于同一赛道的虎牙和快手。
又是硝烟渐散,又是咪咕入场。
过去的4年,咪咕走得悠然,以世界杯为开端,如今它周身已有奥运会、冬奥会、五大联赛、欧冠、世界杯,其他“小”赛事资源不胜枚举。而相比传统体育赛事版权,电竞赛事版权所需要的成本明显对咪咕来说更轻松,因此它一出手就是3个电竞领域最火品类的最红产品。
因此,当桌上出现一个有降维打击能力的庞然大物,即便它的动作相当保守,牌桌上的其他玩家恐怕也很难心底不发虚。毕竟你怎么知道,它不是在按照过去从体育版权市场得来的成功经验来布局电竞呢?
02数字内容领域的“最终幻想”
咪咕的钱包、体量,以及体育赛事资源,都已经证明了它在电竞江湖中不是“善茬”,不过,咪咕真正值得行业重视的地方还不是上述这些,而是过去4年中,它在体育赛事中,在数字内容领域所积累起来的打法和经验。
咪咕距离我们最近的案例就是刚结束不久的卡塔尔世界杯,而从这一届世界杯中我们就能发现,咪咕对于赛事内容的呈现,里面几乎囊括了如今电竞赛事内容的所有热门玩法。
比如赛事衍生节目的制作,举个很直白的例子,咪咕在世界杯期间为王濛打造的《濛主来了之我的眼睛就是尺》《摇滚足球濛友局》两档节目。赛事之外娱乐属性更强的节目如今就是观众的必需品,而王濛由于在冬奥会解说席上的走红,咪咕在世界杯直接为其定制节目的动作也不可谓不敏锐。
还有XR演播厅,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疫情当中也早已是电竞赛事的标配。又或者是B站用户们十分熟悉的“修勾夜店”玩法(这个玩法有个更时髦的名字,叫元宇宙),也和世界杯衔接上了。
在那个“元宇宙”里面,观众可以听音乐、可以看比赛,可以逛艺术展,也可以购物。这个玩法,我们同样在电竞赛事中有过体验。不过,电竞赛事中玩“修勾夜店”似乎还没有这么功能齐全,或者说阵仗这么大,因为世界杯期间,周杰伦、邓紫棋、周深等明星还在咪咕的元宇宙里面进行了表演。
又是熟悉的感觉,几年前的《堡垒之夜》,特拉维斯·斯科特的虚拟演唱会不就是这种景况吗?
最恐怖的是,当我以一个电竞观众以及只认识梅西和C罗的球盲身份看世界杯的时候,我发现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内容,对我来说都毫无违和感,因为这一场赛事直播中,确实涵盖了所有电竞赛事几乎都会用到的元素。
因此即便我不愿意承认,但是传统体育赛事在应用那些被我们视为“电竞专属”的新兴技术时,体验似乎也更加出色。
列举这些案例并不是要说咪咕多么牛,而是在制作数字内容上,它确实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由于它的产品矩阵,我们看到了更多以体育赛事为核心,同时覆盖多领域、多种类的综合性数字内容,技术+资源的结果,对电竞赛事来说就是“最终幻想”。
03咪咕入局电竞之后
从上文来看,咪咕这么牛,恐怕整个行业都不会太待见它吧,确实,如果考虑到咪咕一贯的内容付费打法,它必然不会受电竞观众的待见,但是,或许行业生态中的其他环节会感到高兴。
这时候可能大家就有疑问了,即便咪咕在电竞赛事内容上也要搞内容付费,我们观众也可以忽视它。确实,咪咕只要手中没有独家版权,电竞观众大可以不看咪咕就完事儿了,毕竟咪咕的存在仅仅只是多了一个赛事收看渠道而已。而且还有虎牙、B站这些平台,当年B站拿下S赛独家版权不也分销出来了嘛。
首先前文我们提到了,如今电竞赛事版权市场降了一波温,加上咪咕过去在体育赛事版权市场的经验以及自己的财力,我们无法排除它未来会将一些关键赛事版权一口吞下的可能性。而且这个可能性恐怕还相当高。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即便真到了咪咕拿下独家版权的地步,它未来也会分销版权来变现吧?这样一来,只要有虎牙、B站、快手这些平台在,电竞观众不还是可以免费观赛吗?
事情要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回看过去,即便电竞行业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各内容平台围绕赛事版权的变现渠道探索仍然不明不白,否则斗鱼也不会退出版权战场,选择降本增效来实现盈利。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如果咪咕在电竞赛事上继续沿用内容付费的打法,那么它必然会成为为整个电竞行业试水内容付费的先锋。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或许咪咕的到来会使行业生态中的其他环节会感到高兴。
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假设,当咪咕成为电竞行业中第一个进行付费观赛的平台,同时B站、虎牙这些“老”观赛平台们都由于各自市场从增量到存量的变化而变现更加困难,后者们会做出怎样的改变?
答案就是,他们也开始尝试电竞赛事内容付费,开辟新的变现渠道。为什么?因为出头鸟有人当了,到时候平台们大可以降低自身付费价格:看,我们的付费价格比咪咕低。
这岂不是又赚口碑又赚钱?
当然,严格来说以上都是个人臆想,不过行业发展规律我们无法忽视,如今电竞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电竞人群的持续增长,年轻人群消费力的持续增长,电竞赛事的商业价值、版权价值必然也是向上的。
这样一来,转播平台们如何来收回版权购买成本?不靠韭菜难道靠情怀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