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黑暗骑士崛起》的编剧,大卫·高耶对于《蝙蝠侠》的看法出现了改变,原本他认为这个角色也会像《超人》那样进入瓶颈期,随着《新蝙》成为了热门作品,高耶看好《蝙蝠侠》的未来。华纳计划拍摄《新蝙》的续集,马特·里夫斯和帕丁森再次合作,人们对华纳的举动看法不同。高耶对《新蝙》的续集持保留态度,华纳想要通过热门系列获得经济方面的效益,这是大型影业的习惯,帕丁森这些演员也要通过《新蝙》的续集维持人气。不过人们对此类作品的要求很高,续集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这是高耶对该系列持有保留态度的主要原因。高耶更加希望《新蝙》开发衍生类作品,《谜语人》的特点有待开发。
在《蝙蝠侠:六英尺》的创作过程中,高耶就提出过《谜语人》这个角色具有纽带性质的作用,《新蝙》大红大紫了之后,虽然里德尔这个角色的人气不是很高,但是很多专业的影评人希望《谜语人》能够出现外传,因为一个人气档次中档的角色,诞生担任电影或者剧集,更加能够把握好整部系列的走向,这就说明了《谜语人》的特点还有待开发。爱德华·尼格玛在《漫画侦探》当中初次登场,显然这是反派英雄的设定,当然很多超级英雄系列的角色,在漫画领域和大荧屏上面都是完全不同的形象,对于《谜语人》来说同样如此。虽然该决赛在《新蝙》的地位和热度还可以,但是高耶就觉得里夫斯没有开发这个角色的特点和属性。
热门系列诞生续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管是华纳还是迪士尼或者其他老牌影业,都是这种操作习惯,更何况《新蝙》在上映初期就创造了诸多票房纪录。为何不少人反对这部作品的续集出现呢?高耶承认,大家的争议点在于《新蝙》续集与原片的间隔时间太短了,新版《蝙蝠侠》还没有在HBO平台上映,就连专业的统计机构,也不晓得这部作品的流媒体平台的效果如何,华纳迫不及待对外宣布“帕丁森版本的《蝙蝠侠》的续集已经纳入了计划”,这就有些太冒失了。如果成片的效果不好,或者拍摄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结局很有可能让DC粉丝们失望,影迷们接受不了这种心理落差。
在《THR》的专访当中,高耶透露自从《六英尺》拍摄之后,他已经失去了自己对《黑暗骑士》的兴趣,因为他觉得这个角色已经被过度开发。DC的创作人员需要开发其他具有价值的英雄角色,比如说《谜语人》或者一些有点意思,但是处于被忽视地位的英雄。如果DC持续不断在《蝙蝠侠》身上“拔毛”,这部系列迟早也会像《超人》那样陷入尴尬的境地——只剩下上世纪的一批经典系列,如今再好的创作者以及电影人,他们似乎也不愿意继续挖掘《超人》以及外传的价值。作为多部电影版本《蝙蝠侠》系列的作者,高耶对于这种冒失的续集计划,当然持有保留态度。
当然,高耶也承认《新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布鲁斯·韦恩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定义,猫女和企鹅人在这部作品当中也迎来了突破,这是续集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纳入计划,这就影响了新版《蝙蝠侠》的宣传计划。当然高耶对于华纳的新花招也不会持有反对态度,因为华纳很多影视剧作品,都是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获得了超级高的票房和收视率,成为了经典系列。所以说,高耶对《新蝙》的续集持保留态度,这种态度较为谨慎。为何高耶建议《谜语人》继续开发特点,而不是让《猫女》和《企鹅人》出现单人剧集或者电影呢?
在布鲁斯·韦恩的三个对手当中,高耶认为前面两个角色的特点相当明确,拍摄衍生类作品反而会引发争议,而且华纳也把握不好宣传的思维。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觉得很多电影人,还是认为华纳的宣传思路太老套,把握不好新颖的作品和角色。反倒是《谜语人》这个反派出身的英雄,可以说在21世纪非常受欢迎,还有人说这个角色就像是另一个平行时空的《小丑》,《小丑》在这几年有多么火爆就不用多说了。所以高耶强调,《谜语人》的特点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