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打算将“撒钱运动”进行到底。
在刚刚结束的头条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宣布拿出亿流量支持“千人百万粉”计划,并投入10亿资金补贴悟空问答的名答主。并且,张一鸣给内容创业者们展示了一张流量-粉丝-变现的蓝图,声称今日头条未来将以智能分发+粉丝分发的双引擎前行。
不谈DAU不谈补贴改谈粉丝,今日头条“微博化”的心看来真的很急切。
况且“千人百万粉”计划背后,实际上是流量-粉丝-变现的图谋,也就是面向内容创业者们的“授人以鱼”。对应今日头条纯商业化的发展逻辑,在月初举办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企鹅号给出了另外一条思路:发力“大内容”生态,以三个“百亿计划”带动内容产业,通过全过程的扶持帮助创作者快速成长,创作者、平台、乃至MCN互为支持,实现多方共赢。
两大平台两种策略,内容创业者该如何抉择: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的游戏头条不得不玩
“授人以鱼”一直是头条擅长的方式。从年的“千人万元”计划,到去年的10亿补贴短视频,头条善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搅动市场。这并不奇怪,如果我们回过头看头条每次的“撒钱运动”节点,都是某个行业的爆发后期,年的自媒体、年的短视频以及今年的知识分享。
作为后来者,头条的策略非常清晰,以资本换空间,简单粗暴却行之有效。那么为何今年不再继续深入了呢?
首先,张一鸣避谈DAU和补贴,可能有两方面考量。其一,头条的DAU已经到了天花板,再说下去没有意义;其二,流量已经足以支撑变现,再补贴毫无价值。
其次,通过今年头条的一系列动作,我们可以认为它正在寻求补贴之外更多、更高效的变现方式,包括发力微头条以及强化粉丝分发等等。
头条想要做成的是一个不断筛选的过程,从流量到粉丝再到变现,张一鸣将其称之为“内容变现漏斗”。这个“漏斗”大概可以分为呈递进关系的三个阶段,流量、粉丝和内容付费。
现阶段,头条的发展逻辑是在确保浅层流量变现稳固的前提下,转向粉丝沉淀进而挖掘在社交关系下的深层流量价值。相当于头条要做微博的事,但微博生而社交,所以头条要补一补社交的功课。
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头条号的粉丝不一定是真正的潜在变现群体。张一鸣看重的分享、收藏和转发,在头条号的体系下还缺乏一项最重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