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关于南极的话题热络不断,融化的冰山、生存岌岌可危的野生动物……每一个话题都关系着人类的未来。
历时4年制作,访问41个国家,92次拍摄,也是有史以来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规模最大的作品,随便一截,都美成壁纸——《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南极洲的某个小岛上,暴风雨更加频繁,风力也更加强劲。
呆头可爱的信天翁雏鸟,独自缩在鸟巢里,等着离家觅食的父母归来。
暴风雨来临,雏鸟只能拼尽全力与暴风抵抗,因为掉出鸟巢等待它们的就是死亡。
信天翁无法通过视觉、听觉或嗅觉来识别雏鸟,只能通过鸟巢确认自己的孩子。一旦幼鸟离开巢穴,就算在旁边拼命呼救,它的父母也“无动于衷”。所以雏鸟只能忍着低温向鸟巢拼命爬,但是大多数雏鸟都死在了路上……
归家的父母,在孩子尸体旁,久久不肯离去……
由于南极洲的冰冻融化速度加快,巴布亚企鹅的出海越来越困难。成年的王企鹅出门捕食,父母离家前会对孩子“千叮嘱万嘱咐”,告诉孩子不要乱跑,不然找不着,毕竟那么企鹅,长得也都一样。可是这些“灰不溜秋”的小胖子幼崽还在调皮捣蛋的年纪。追赶玩耍自己身上掉下的毛,组团闹腾邻居象海豹……
总而言之就不是让父母省心的主。
等到褪去绒毛后,标志着这些幼崽长大了,等待它们的是未知的大海。
出海也绝非易事,气温变暖冰层开始融化,出海捕食的道路也变得崎岖。走也不是,游也不是,只能手脚并用艰难的扑通过去。
豹形海豹是这些企鹅的天敌,在这些企鹅过杂冰的时候,豹形海豹则趁机出动。很多王企鹅成了囊中之物,对于第一次出海的年轻企鹅,这只是它们的第一课。
这几十年来,有3.5万头南露脊鲸被猎杀。由于人类的大规模捕杀,鲸鱼面临着灭绝的未来。商业价值大、个头又大又美味、性格和善、对人类充满了好奇主动会去接近…都是人类“喜欢”它的原因。
尽管被人类猎杀,南露脊鲸依然保持着对人类的和善、主动亲近。
说到吃,小影曾经看过一篇关于野生味的报道。
在中国附近的金三角地区,野生动物交易十分火热,甚至可以说中国食客供养了金三角的野生动物市场。为了招揽中国游客,一些饭店门口的柱子上会绑一头活老虎,菜单第一道菜就叫做小炒老虎肉。
经常光顾的中国食客这么说:“这些动物在中国需要保护,在缅甸不需要,这辈子不吃,下辈子就没得吃咯。”
天上飞的、地下爬的,在我们眼中都能成为绝佳的美食。甚至有些人不惜犯法,都要吃到“难得的美味”。
有人说近20年内,金三角出货量最大的野生动物一直是穿山甲,中国一年保守消费30万只以上。国人庞大的消费能力,将原本数量众多的穿山甲吃成濒危物种——在边境的人都知道抓穿山甲能致富。
穿山甲、娃娃鱼、猫豹、斑鸠、熊掌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这些走私来的野生动物将贩卖到全国各地。因为私欲,野生动物正在走向死亡...
在纪录片中,人类对生态的破坏被拍得很克制。事实却远比纪录里更严重。
研究报告显示南极冰川融化速度是20世纪80年代的6倍,更高于其他地区。
因为气候变暖造成了融冰,海平面上升,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家园也遭到了破坏。一只瘦巴巴的北极熊蹒跚地走来,翻找着食物又无力倒地,几个小时后它因为饥饿而死亡。
越来越多的北极熊为了生存,冒险来到人类的生活区域觅食。
人类也非常擅长采取‘眼不见为净’的方法,在马里亚纳海沟十公里深处被发现存在大量的被禁工业化学品,它们正在污染海洋生命,在比10公里稍浅一点的地方,甚至还存在啤酒罐和塑料袋等垃圾。
图上这只鸟,被塑料袋紧紧地包住怎样都挣脱不了,可能一生再也无法飞翔了,直到死去的那天。
海龟的身体被塑料绳紧紧的勒住。
一只死去的信天翁,肚子里有很多塑料垃圾。
倘若我们依旧选择无动于衷,不仅会有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因为塑料而死亡,人类也会被感染。焚烧产生的塑料微粒游离在空中,很多塑料袋掩埋在土里,农作物却也是从土里长出来。伴随着食物、饮用水、海盐...进入到了人类体内。
在年10月举行的欧洲肠胃病会议上,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惊人的数据,他们首次在人类的排泄物中检测到了9种微塑料。
量变产生质变,而现在,量变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