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分享生活的灵感Voicer
我们相信,现在肯定还有很多人读书。
不然企鹅兰登书屋怎么还能做强做大,豪掷近22亿美元收购另一大出版商,企图变身全球超级出版公司。
但回顾历史你会发现,电影广播兴起,图书市场萎靡,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而正是年近古稀的企鹅图书,总会找到灵巧的办法,一直把好书带到我们身边。
不同于“买书不看也算慈善”的当代窘境,曾经的出版业,姿态和价格同样高贵。那时的精装书是有钱人的玩物。
事情的扭转,发生在年的一个清晨——英国出版人AllenLane在拜访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回程路上,发现车站书摊上的书又差又贵。他灵机一动,决定做一些“高级又平价”的书——纸质封面,经典内容,随处可得,每本只卖六便士,也就是一包香烟的价格。
无论你在任何地方看到的企鹅源起故事,八成都是这样。然而这个成功故事,却漏了很多有趣之处。
●AllenLane的女儿说,“我爸爸不读书,但他能在对的时机做出对的书”
首先,AllenLane这个把文学火种送到千家万户的当代普罗米修斯,自称“从未翻过一页书”。
然而奇妙之处就在于此。清高的读书人有时自命不凡,他却站在普通人那一边,坚信“图书就应该被大规模复制,所有人都有权获取知识。”
●另一个有趣事实:之所以叫企鹅图书,并不是因为老板多喜欢企鹅,只是因为他想模仿信天翁出版社,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动物标识
传说中,企鹅最初出版了海明威、阿加莎等的十本平装书,一经发售,立即掀起了席卷全球的平装书革命。
其中省略的却是,当初Lane的想法被同行耻笑,因为在只为精英服务的传统出版人眼里,大众读物的客群就是“低智力”。所以最初的企鹅系列版权来之不易,是在善良同行的馈赠之下,才勉强凑够十本。
●著名的TheFirstTenPenguins系列,年再版
但好不容易开售,又引来一堆争议。
当时还没写出《》的乔治奥威尔,担心书价太低,会被人们轻视阅读。出版界元老、托尔金的出版人StanleyUnwin更声称:“如果公众认为买几本六便士的书便算支持文学,那实在是一种悲哀。”
不过,当时《经济学人》盛赞企鹅,“把真正的文学作品,送进那些曾把短命的垃圾文学误当作精神食粮的千家万户,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企鹅图书从年创立,第一个季度销售额就有一百万,到年已经卖出了一亿本书。庞大的销量同时意味着,无数爱书的人们,第一次拥有了阅读自由。
廉价的美丽奇迹
●你知道不同颜色的封面代表什么意思吗
虽然谚语有云,Dontjudgeabookbyitscover(切勿以貌取书),但谁也不能否认,对封面一见钟情的悸动,是纸质阅读趣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快乐,曾经也是一种奢侈。
美好设计曾经并不属于大众。年代,便宜,就是劣质纸张和花哨封面的代名词。企鹅图书却坚持“好的设计不应该比坏的贵”。
●这个看似普通的企鹅标志实则也经过了一番推敲
尽管廉价,AllenLane也不希望他的书被人随手丢弃,于是企鹅标志性的封面应运而生,一改平装书的廉价面貌。
企鹅封面采用三段式结构+独特的颜色编码,统一的视觉,不仅节约了印刷成本,满足了收藏洁癖,更重要的是,读者甚至不用看到那只小企鹅,只要看到颜色,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企鹅出品。
年代,企鹅改头换面,大胆启用了《经济学人》设计师RomekMarber的MarberGrid(马伯网格)。
这种设计结构把封面顶端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安置出版商标、书名和作者,而下方留出了更多的空间给插图。这个现代性的设计,影响了整个排版行业,彻底解放了封面设计。
●before/afterMarberGrid
企鹅的绿色犯罪小说系列,率先进行封面先锋实验,用拼贴、蒙太奇等手法制造强烈的悬疑风格。
此后数十年,企鹅著名作品的封面,从年代的版画,到抽象画、波普拼贴、写实摄影,一路变迁,渐渐累积成一部凝练的设计简史。
●-70年代DavidPelham作为企鹅图书的艺术总监创造了许多经典的科幻小说封面
从此,平装书也能做得漂亮这件如今平平无奇的小事,才正要开始成为一个行业共识。
下一个亚马逊?
●企鹅年出版的《动物农场》
“企鹅图书价值连城,如此之高,以至于如果其他出版商有一点理智的话,他们会联合起来对付它们。”
“作为一个读者,我为企鹅图书喝彩,但作为一个作家,我宣布他们为‘诅咒’。”
以上是乔治奥威尔在大半个世纪之前,颇有先见地映射了企鹅如今的矛盾处境。
●书中真有*金屋
今年八月,美国司法部将企鹅图书的母公司企鹅兰登书屋告上法庭,理由是它要收购另一大出版商西蒙与舒斯特,一家独大,垄断行业。
史蒂芬金代表作家群体出席,反对企鹅兰登继续扩张。因为行业没了竞争,作家稿酬被压低,营销资源倾斜在畅销作家身上,新人没有发展空间,最终书籍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少。
简而言之,企鹅兰登会变成下一个亚马逊吗?
●据报道,企鹅兰登书屋斥资一亿扩建,如今拥有最大可达18个足球场大小、库存超过8万本书的巨大仓库和先进配送中心
坦白说,这些联想不无道理。
出版行业长久以来自比手工匠人,依赖品味和直觉,投靠数字阵营,把电商那套带到了出版行业。
如此种种,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亚马逊。但就此预言企鹅兰登会在和亚马逊的缠斗中失去自我,变成另一个挤压纸质出版生存空间的怪物,或许为时尚早。
●企鹅兰登书屋在TikTok上卖书
●曾被视为怪物的企鹅图书自动贩卖机
回顾过往,出版业总有坚守昔日荣光的人,但企鹅从来不是。它曾经和地摊文学抢市场,做战壕里士兵的日常消遣,现在也一马当先地运用社交媒体创意卖书。
就像AllenLane说的,企鹅一直在做的,只是成为“真正的普通人的图书馆,为人们带来现代思想和艺术。”
出版从来都是冒险的工作,但为大众做书的人,总会找到最合适当下的方式,把好书送到更多人的书架上。
撰文-Freda
原标题:《一本好书,是怎么跑到你的书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