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想到过,年的春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
面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为抗疫前线捐赠亟需的医疗物资之外,我们也一直在业务的相关方面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一些微薄之力,如果能帮助到被投企业,也就能帮助到企业的员工,从而能帮助到更多人和家庭。
例如,红杉早期学院为被投企业CEO们每周线上开课,邀请多位专家嘉宾,来讲授如何应对特殊时期在管理、协作、融资等方面会遭遇的各种状况;首次线上DemoDay也即将在接下来的两周举办ToB和ToC的两场路演,帮助有融资需求的创业公司对接活跃的投资机构。
在和团队把线上路演的活动形式、流程等一一确定下来,讨论海报设计的时候,我想到纪录片《南极坚忍号》(TheEndurance:ShackletonsLegendaryAntarcticExpedition)里的一句话:“Byenduranceweconquer”,并借用一句网络用语把它翻译成了“稳住,我们能赢!”,用在了海报里。
今天我想花一些时间和篇幅,来分享一下这句话的来历——一个发生在多年前绝处逢生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曾被众多商学院列为leadershipincrisis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当下面临挑战的企业家朋友们带来借鉴意义。
年,探险家沙克尔顿(ErnestShackleton)带领挑选的27名船员,开始了宏大的远征:跋涉公里跨越南极洲。沙克尔顿将这次远征的轮船命名为“坚忍号(Endurance)”,这个名字源自于他的家训“Byenduranceweconquer”(坚忍之心,征服一切)。
始料未及的是,他们遭遇了被困冰川、轮船沉没等一连串打击。在食物、衣服、遮蔽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在冰天雪地里艰难求生。令人惊叹的是,28人历经近天极端环境被困,全部生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绝境重生的伟大壮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8月3日,一支由加拿大探险家菲尔加摩尔·史蒂芬逊率领的探险队乘坐“卡勒克”号探险北极,同样受困于冰川,结果却大相径庭。在“卡勒克”号陷入困境后,其探险队员就变成一群自私、散漫的乌合之众,撒谎、欺骗和偷窃成为家常便饭。最终,“卡勒克”号折戟沉沙以悲剧收场——11名探险队员殒命于荒芜的北极地带。
如果我们将全体船员看做是一家创业公司,沙克尔顿就是“坚忍号”的CEO,在这次创业之旅中,全体船员遇到了哪些严重危机?CEO沙克尔顿分别如何应对?如何带领全体船员死里逃生?
让我们重温这段壮举,回到一百多年前,开始启航——
被困浮冰
年12月5日,“坚忍号”从南乔治亚岛出发,启程进击南极大陆。随着船穿过的冰层越来越厚,行进速度逐渐放缓,大风和移动的浮冰很快将船冻在距离岸边公里的地方,甚至可以直接看到目标登陆点。数天之后,冰层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
这是沙克尔顿遇到的第一个重大危机——船被冻住,“业务停滞”。
在被浮冰围困了9天后,沙克尔顿下令锅炉点火,开始为长期等待做准备,就地过冬,希望等到来年夏天再继续前进。
沙克尔顿担心,如果队员们不各司其职、例行公事,便会产生懒散和无聊的情绪。因此,即使船无法移动,他仍然坚持让所有人尽量按部就班地开展日常工作。包括刷洗甲板和船身、组织和配给物资、防止锚链生锈并时刻观察冰层的变化,期待着出现可供航行的裂缝。沙克尔顿还安排几个人在鲜肉存量下降时猎捕海豹和企鹅。
同时,沙克尔顿决心充分利用冬季的这几个月,让队员们不至于无所事事。比如,长期的等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训练雪橇犬。
除了充足的活动外,沙克尔顿本人的举止也是维持士气的关键因素。例如,有一天,这位老板出人意料地与沃斯利船长伴着口哨在浮冰上跳起了华尔兹,以此娱乐众人。
一位船员在日记里写道:“他总是能镇住所有困难,展现出无畏的一面。他经久不衰的乐观态度,令我们这帮沮丧的探险家受益匪浅。我们都对当前的灾难心知肚明,尽管他本人也很沮丧,但却从未表现出来,只是极力展现幽默与希望,他是最乐观的人之一。”
在一艘无法移动的船上,受制于空间狭小的船舱,队员们的阶层、个性和习惯差异都引发了很多隔阂和不满情绪。沙克尔顿命令所有的官员、科学家和水手公平分担船上的脏活累活。沙克尔顿认为,共同劳动可以很好地打消队员之间的嫉妒情绪,使人谦卑,打消残余的虚荣心。
调整目标
在冬季的那几个月内,数百万吨的浮冰从四面八方冲击“坚忍号”,削弱了船体的木材强度。10月27日,这艘船已经随时有四分五裂的可能,沙克尔顿不得不下令弃船。当晚,大家在附近的厚冰上安营扎寨,周围的温度降至-26℃。
一位船员后来这样回忆“坚忍号”解体时的情景:“船体颤抖呻吟,舷窗碎裂,甲板扭曲开裂。在这种压倒性的宏大力量面前,徒劳无助这个词在我们身上得到了绝对地体现。”
这是沙克尔顿遇到的第二个重大危机——轮船损毁。
对于被迫弃船,最难过的莫过于沙克尔顿,毕竟这艘船曾经寄托了他的雄心、梦想与希望,看着逐渐支离破碎的“坚忍号”残骸,他说:“在几个月的紧张焦虑之后,在经历过希望的高峰与低谷之后,我们不得不放弃这艘船,它已经承载不起那么重的期待了。我们在营地里生活得很好,所有的物资和装备都在,我们的目标是一个不落地重返家园。”
沙克尔顿在痛苦中坚守理性,将团队的目标调整为“全部生还”。
一位船员回忆道:“当我在刺骨的寒风中躲进帐篷内避难时,我当晚看到的最后一个景象是一个昏暗的人影在黑暗中缓缓地走来走去。我由衷地敬佩他在焦虑中表现出的泰然自若。此时,他正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最佳方案是什么?面对28条危在旦夕的生命,他如何制定下一步的策略,如何继续与死亡抗争?我终于意识到领导者的孤独与责任。”
捍卫权威
一个多月后,沙克尔顿决定带领大家向浮冰西侧跋涉,到达浮冰的边缘后乘救生艇到达西边的陆地,这一举动也可以缓解队员们逐渐萌生的懒散和无助情绪。
队员们齐心协力地在泥泞不平的冰层上拖动着船和装满物资的雪橇,每次几个小时,但却收效甚微。在愤怒、疲惫和脚痛的困扰下,木匠麦克尼什拒绝继续前进,公开挑战沙克尔顿的权威。他声称,自“坚忍号”沉没后,他便再也没有义务服从队长的命令。
这是沙克尔顿遇到的第三个重大危机——领导者的权威遭遇公开挑战。
沙克尔顿将队员聚到一起,重新评估了船规,然后做出了一项重大调整。尽管从法律上讲,他没有义务在沉船后继续向队员支付薪水,但沙克尔顿还是向所有队员宣布,将向他们全额支付每一天的薪水,直到抵达安全地点。沙克尔顿的演说和对船规的更改平息了事态,同时稳固了自己的权威。
艰难跋涉了7天之后,沙克尔顿理性评估食物和跋涉速度后,得出无法到达浮冰边缘的结论,决定终止此次跋涉,再次在浮冰上扎营,继续耐着性子等待,直到环境变得更利于摆脱困境。队员们将新营地称作“耐心营地”。
恶劣的天气经常将队员们困在帐篷里。但想休息也并不容易,因为睡袋经常白天潮湿,晚上又被冻得十分僵硬。傍晚,沙克尔顿会去不同的帐篷与队友们吟诗、打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
年4月9日,浮冰开裂,沙克尔顿下令救生艇起航寻找陆地。此时距离“坚忍号”探险队首次在浮冰上扎营已经过去15个月。
寻找希望
数天的海上航行是个噩梦。持续不断的强雨夹雪完全遮挡了星辰,也把人们浇得透湿。置身于浮冰和鲸鱼之间,队员们忍受着晕船、失眠以及无尽的颠簸和冲撞。正是从这一晚开始,许多人受到严重的打击,意志变得无比脆弱。
在寒风、冻疮和干渴的轮番折磨下,三艘小船终于挣扎着来到象岛的岸边。然而这片狭小的陆地没有任何能遮风挡雨的地方,除了冰层覆盖的岩石,几乎一无所有。
队员们情绪低落、健康状况下滑,食品供应也在减少,有些人陷入了绝望的情绪。
这是沙克尔顿遇到的第四个重大危机——队员意志消沉,逐渐陷入绝望。
沙克尔顿面临重大抉择,必须要拿出可行的方案让大家看到生还的希望。他决定立刻派一艘船寻找救援,绝不能迟疑。沙克尔顿选择了1,多公里外的南乔治亚岛作为求救目的地,那里有鲸鱼加工场。
沙克尔顿带着挑选的5名队员从象岛出发,船上装了可以食用6周的食物,以及一些导航设备和救援设施。
在海上被恶劣天气折磨了5天后,小船的队员们每活动一下都要忍着疼痛:皮肤被湿透的衣服擦伤后开始生疮流脓,腿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而肿了起来,手上的冻疮感到火辣辣地疼。为了抵御严寒,沙克尔顿决定让队员们白天每4个小时吃一小顿热饭,晚上每4个小时喝一次热奶粉。由于基本不可能睡觉,食物便成了力量和安慰的唯一来源。
沙克尔顿密切